你知道嗎?中老年人已占互聯網用戶近半壁江山_裁心鏤舌網
02
短視頻成消遣主要渠道
23.7%中老年人會主動制作與發布短視頻
從公開的知道中老研究來看,相較于普通網民,年人中老年群體的已占上網時間并不短。艾媒咨詢早前發布的互聯戶近《2021年中老年群體觸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彼時全國網民日均上網時長達3.74個小時,網用而中老年群體中,半壁有51%的江山中老年群體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從具體時間段來看,知道中老45-50歲群體使用網絡的年人時間集中于傍晚,而60歲以上人群使用網絡的已占時間較為均勻。
不過,互聯戶近許多中老年網民似乎并未感覺到上述現狀。網用去年10月復旦大學一個課題組對來自廣州、半壁杭州、江山武漢、知道中老哈爾濱、銀川五座城市的1000名中老年網民進行問卷調查并發布《中老年人用網情況及網絡素養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受訪中老年人中,40.7%每天上網時間小于2小時,每天上網時長在3小時以上的占30.9%。
造成差異的原因或許在于,當下的互聯網普及度使得人們在出行、消費、就醫、辦事等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互聯網,而許多中老年上網將更多時間花在功能性用途上。報告顯示,“即時通訊”是中老年最常使用的網絡應用,此外,“生活服務”和“健康醫療”應用同樣占據大部分中老年使用網絡的時間。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短視頻已經成為中老年消遣的主要渠道。復旦大學發布的報告指出,中老年人青睞的短視頻類型是生活技能、搞笑娛樂和生活記錄型。除了被動地體驗抖音世界,23.7%的受訪中老年人還會主動制作與發布短視頻,樂于和親友、網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知識,踐行積極老齡觀。
或許正是由于短視頻上中老年用戶的增多,許多商家盯上短視頻中老年用戶的錢包。全網粉絲已超過1500萬的中老年頭部IP“時尚奶奶團”正是看到了這一藍海市場并抓住機遇,當前已有2000多名會員。包括“時尚奶奶團”在內的一批商家開始摸索試水視頻號遷徙,“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嘗試搭建銀發網紅矩陣。近日東方甄選成立了新東方文旅有限公司,創立“東方甄選看世界”賬號并發布多條路線,入局文旅行業,同樣是看到了中老年“阿姨粉”的市場潛力。
中老年消費能力不容小覷。Quest Mobile《2022年中國短視頻直播電商發展洞察》顯示,抖音、快手上41歲以上觀看直播用戶中,近三成用戶月度線上消費能力超2000元。有分析認為,這類群體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前,是屬于新中國“嬰兒潮”的一代。他們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疊加中國經濟騰飛周期,是相對較為富裕的一代人,退休之際,還恰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期。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的銀發群體人口占比18.7%,達到2.64億人。預計2050年,中國銀發群體人口數量將達到4.87億。除了貨品之外,從內容消費,直播平臺到機構,網紅主播,社群,交友,商務代言,線下游學,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進行相應的老年化改造。
03
“網絡交友”成詐騙新主題
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應給予必要介入和幫助
盡管中老年已經成為互聯網用戶的重要群體,但相比于互聯網原住民,許多“數字鴻溝”仍待填補。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對老年群體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的專題研究顯示,截至2021年底,能夠獨立完成叫車、訂票、掛號等網絡活動的老年網民仍相對較少。
今年以來,工信部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推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40多家App陸續推出“長輩模式”,簡化信息、簡化支付流程、放大字體、上線語音助手,降低中老年人上網門檻。以網絡支付為例,各支付機構相繼開展適老化改造工作,推出老年人專屬App版本,通過提升安全性、強化新技術應用等方式,滿足老年群體支付服務需求。在政府、企業的通力合作下,截至2022年 12月,60歲以上老年群體對網絡支付的使用率達70.7%。
不過,填補數字鴻溝的工作并不僅僅是將App適老化,提高中老年對網絡安全的認識更為重要。復旦大學課題組調查顯示,互聯網詐騙和網絡謠言對中老年人的網絡信任度構成重要威脅。68%的受訪中老年人曾在網上收到過詐騙信息,6.8%曾因網絡詐騙遭受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子女出事”“客服退款”“購房理財”“假冒公安/海關”“貸款逾期”是中老年人較常遇到的詐騙主題。
本次登上輿論熱點的“秀才”同樣身陷互聯網詐騙風波。據報道,2023年5月,一名來自北京的62歲女性辛某在網上實名舉報“秀才”,稱其以分紅為誘餌,通過線上打賞線下分紅的方式,三個月的時間騙取了自己50余萬元,后雙方自行達成和解。目前“秀才”賬號仍處于封禁中,尚未有進一步官方解釋。而在此前,網上已經有諸多中老年被騙案例,而“網絡交友”成為這些詐騙的新主題。
復旦大學研究報告指出,“網絡文化反哺”對中老年網絡防騙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報告呼吁青年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中給予必要的介入和幫助,樹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網便利和用網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概念。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張文娟則建議加強互聯網平臺與中老年人子女的協作,例如為抖音中老年人用戶開通“親情賬號”,子女可以通過賬號了解父母的使用情況,給予父母必要的關注和提醒。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則認為:“我們在討論上網利弊時,不能因為中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就陷入悲觀視角。在數字時代,當前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仍然是如何加快互聯網在中老年群體的普及,提升中老年人的網絡使用能力,讓更多中老年人可以接入數字生活,共同享受互聯網和短視頻帶來的紅利?!?/p>
數據來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Quest Mobile《2022年中國短視頻直播電商發展洞察》、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艾媒咨詢《2021年中老年群體觸網行為研究報告》、復旦大學《中老年人用網情況及網絡素養調研報告》、抖音、快手、國家統計局